在建的國產遠望8號遠洋測量船被曝安裝有大尺寸有源相控陣雷達,外界推測該船或將具備彈道導彈探測能力。
結合官方報道中曾出現過“該型船作為雙重使命的海上綜合平臺”的表述,中國對遠洋測量任務的需求,已經不再是隻看自家的火箭。
近日,資訊顯示國產遠望8號綜合航天遠洋測量船出現了與其他遠望系列測量船截然不同的外部結構。
有分析推測,這些結構很可能是用於安裝大尺寸有源相控陣雷達,而這一跡象的出現也讓外界意識到,在建的遠望8號在未來承擔的任務,並不只是航天測量那麼簡單,其戰略重要性甚至可以比肩核動力航母。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根據計算,遠望8號要裝的這個雷達尺寸將達到與美國海軍在冷戰時期裝備的“觀察島”號導彈觀測艦搭載的“眼鏡蛇-朱迪”雷達相當、甚至更大的水平。
這將讓遠望8號具備彈道導彈觀測能力,配合已有的航天遙測能力,遠望8號不僅能夠像其他遠望系列測量船一樣在航天發射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也可以在遠洋上獨立執行針對他國航天發射任務乃至洲際導彈試射的跟蹤預警,進而收集相關資料。
這對於美國來說顯然不是一個好訊息,一來是因為早在冷戰時期,蘇聯就曾在卡納維拉爾角附近長期駐守有類似功能的船隻,時刻監視美國的航天發射任務,從而讓蘇聯方面能夠在冷戰太空競賽中針對美國的航天發展方向進行針對性的追趕或反制。
雖然最後由於蘇聯的解體,美國最終贏得了太空競賽。但這種勝利只能算是蘇聯解體的副產品,雙方如果一直競爭下去,誰勝誰負還得看各自的科研能力、工業潛力以及經濟實力等因素。而在這些領域佔據優勢的美國儘管還是會贏,但面對蘇聯的追趕,他們也必然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然而隨著時間進入到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事態正在向著對美國不利的方向上發展。因為儘管今天的美國依舊在航天領域保持領先,但在應用性技術的研發能力、工業潛力以及經濟實力等領域上,中國已經開始出現趕超趨勢,甚至在一些領域領先美國。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中國開始加強對美國的航天情報收集,配合對本國航天產業的資源投入,雙方在航天領域的實力差距勢必會在未來像昔日的海軍領域實力差距一樣,在短時間內飛速縮短。
這一點從中國敢提出在2030年前實現登月中就能看出來,而美國會力求在中國登月前重返月球,也是基於這一理由。我們有充足的時間可以積蓄力量,而美國則深知自己根本等不起。拖得越晚,中國的優勢就越大。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中國需要在未來對美國的航天任務進行觀測,但卡納維拉爾角還是太遠了,沒有辦法常去。好在隨著美日即將舉行首腦會談,雙方很可能就“在日本發射美國火箭”一事達成相關協議。如果專案得到落實,那麼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遠望8號觀測美國火箭發射的難度。
二來,在航天任務外,美國的新一代“哨兵”洲際彈道導彈與CPS、暗鷹等幾種高超音速導彈也在遠望8號的觀測名單裡。尤其是高超音速導彈,其彈道特性一旦被遠望8號觀測收集,解放軍這邊就可以根據這些資料制定針對性反制預案。
甚至於從這些資料中,相關分析機構還可以判斷美國在高超領域中的技術成熟度,進而預估美國高超武器的未來發展趨勢。
畢竟隨著美國印太司令部換屆,新任司令塞繆爾·帕帕羅上將主張對華施以激進政策。由此導致的結果之一,就是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查爾斯·弗林正式確認將在亞太地區部署“堤豐”系統,妄圖對中國構建起陸基中導威懾。
這是美軍在為暗鷹高超音速導彈進入日本打前站,而為了有效應對這一威懾,中國自然需要針對性地建立起彈道導彈預警能力,具備導彈觀測能力的遠望8號則是其中的關鍵。
這也是我為什麼說遠望8號的戰略價值能夠比得上核動力航母的理由,因為在現階段中國面臨的戰略環境下,解放軍不僅需要“走出去”,向外拓寬中國的影響力覆蓋範圍,還需要儘可能保護國內經濟發展成果免遭戰火破壞。
對於前一專案標,我們自然需要航母這種戰略武器。但在後一專案標上,單純的武器裝備已經很難滿足需求,需要建立相應的導彈防禦體系才行。
美國海軍會在冷戰後期建造“觀察島”號,就是為了收集蘇聯導彈的資料,為美國本土的導彈防禦體系提供資料參考。而對於中國來說,面對積極發展導彈能力的戰略對手們,我們同樣不能在這一問題上抱有輕視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