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只是一場揭露醜聞,更是一場揭開法國瓶裝水行業黑幕的大幕。近日,《世界報》和法國廣播電臺的聯合調查曝光了法國所謂的“高階天然礦泉水”實際上是如何透過“有汙染風險的水源 自來水消毒淨化工藝”製造而出。這一巨大的水質醜聞牽涉到多個知名品牌,其中包括雀巢、Vittel、Contrex、Hepar、Perrier、St Yorre等。
多年來,這些瓶裝水公司一直在使用非法淨化技術來生產標有“泉水”和“天然礦物質”標籤的水。雖然這些淨化技術被授權用於自來水或標記為“經處理可飲用”的水,但禁止用於標記為“泉水”或“天然礦泉水”的水。而這些高階品牌多年來一直就是這樣打造瓶裝水,背後涉嫌嚴重的商業欺詐和政府監管缺失。
爆料顯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法國瓶裝水品牌涉及到這種不合規的治療做法,而法國政府自2021年起就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卻選擇悄悄放鬆了監管。其中,雀巢集團(旗下擁有 Vittel、Hépar、Perrier 等公司)被曝光自2021年8月以來一直在使用這些非法處理方法。
這場醜聞讓人不禁思考,國家在這一瓶裝水欺詐行為中扮演了什麼角色?政府為何放寬監管,允許雀巢等公司繼續使用禁止的過濾方式?這不僅僅是商業欺詐,更是對消費者權益和公共衛生的一種背叛。
在此次調查中,記者們發現雀巢公司不僅使用了非法的處理方法,還隱瞞了這些做法和材料裝置的存在。這種選擇無疑加劇了法國廣播電臺和《世界報》調查的必要性。消費者購買這些瓶裝水的時候,以為是純淨的天然礦泉水,實際上卻可能含有零星的細菌或化學物質汙染。這種背信棄義的行為不僅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也對法國各地數千個工作崗位構成了威脅。
令人震驚的是,政府在面對這一問題時選擇了放鬆監管,甚至透過代表國家的地方當局釋出命令的方式放寬監管,使得被認為不合規的微過濾做法合法,從而使多個工廠能夠繼續運營。這種舉措無疑是對公共利益的一種背離,法國政府需要為此負責。
法國的瓶裝水法規規定了三種類型的瓶裝水,其中包括天然礦泉水、泉水和經處理可飲用的水。而這些品牌的瓶裝水在製造過程中涉及到了不符合規定的處理方法,違反了公共衛生法的相關規定。這一切都表明,在食品領域,資訊透明度和監管力度亟待加強,以打破有罪不罰的現象。
調查還揭示了政府內部明顯的人手不足和監管機構的不力。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信任再次遭到打擊,而公共監督機構未能履行好其職責,對於這場食品醜聞的揭露,讓人不得不對法國的監管體系產生質疑。
在調查中,記者們還發現了一些具體的細節,例如政府決定放鬆監管的背後,雀巢公司不僅向政府通報情況,更要求繼續使用被禁止的處理方法。這種商業利益與公共利益背道而馳的做法讓人深感震驚。政府的選擇明顯是站在了大企業的一邊,而未能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和公共衛生。
這場瓶裝水醜聞不僅是一次商業欺詐的揭露,更是對法國社會制度和監管機構的一次深刻反思。在未來,我們期待政府能夠加強對食品領域的監管,增強資訊透明度,保護消費者的權益,確保食品的質量和安全,迎接一個更加公正、透明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