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昌福美源
  • 國際
  • 娛樂
  • 體育
  • 財經
  • 科技
  • 旅遊
  • 軍事
  • 育兒
  • 時尚
  • 遊戲
  • 歷史
  • 數位
  • 社會
  • 媒體
  1. 首頁
  2. 財經

實時人口達1.5億!中國人口第一大省,定了

2024-02-20 23:27:41

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

日前召開的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透露,廣東有1.27億常住人口、每天約1.5億實時在粵人口,活躍躍的人氣帶來的是蓬勃的朝氣、興旺的財氣。

“常住人口”,指的是在一地居住超過半年的人口,是人口規模和能級的體現;而“實時人口”還包含了短期出差、旅行、探親的人口,是一地經濟活躍度的標誌。

無論常住人口還是實時人口,廣東都是不折不扣的第一省。

這也意味著,自2007年首次趕超河南位列第一之後,廣東已 連續17年蟬聯中國人口第一大省 之位。

從國際上看,廣東經濟總量已經趕超俄羅斯、韓國,而人口總量超過日本,放在全球可排在第11位,以一省之力趕上了許多大國的水平,成為大國省域經濟最卓越的代表。

一個僅佔全國陸地面積1.87%的省份,集聚了超過了1/10的人口,相比改革開放之前更是大幅翻倍,足見其強勁吸引力所在。

孔雀東南飛,廣東為何能“搶”到這麼多人?

01

哪些地方的人,正在湧入廣東?

廣東人氣之旺,從“堵”在路上的春運返程大軍就可見一斑。

“6小時的車程開了22個小時”、“走了1天竟然還沒出省”、“湖南鄉村縣道上擠滿了粵A、粵B、粵S”……

春運返程,全國最堵的高速當屬京港澳、許廣、二廣、武深,這些路線的目的地,無一例外都是廣東。

龐大車流的背後,正是數以千萬計的返粵大軍,是一路東南飛的“打工人”,是無數懷揣“搞錢”之夢的年輕人。

就此而言,春運返程客流走向,代表的是全國人口大遷徙的方向,也是人口流入流出最直觀的指標。

根據百度遷徙地圖,春運返程高峰,流向廣東最多的5個省份分別是廣西、湖南、江西、湖北、河南。

這與高速堵車的“重災區”不謀而合,也與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相契合。

根據七普資料,廣東外來人口總規模高達2962萬人,佔全省常住人口的1/4左右,總量位居全國之首。

這些外來人口,主要來自廣西、湖南、河南、湖北、四川、江西、貴州等省份,基本都是人口大省和勞動力輸出大省。

在廣東的外來人口中,來自廣西、湖南的雙雙超過500萬人,而河南、湖北、四川、江西、貴州等地也都超過了200萬人。

與各自戶籍人口規模相比,廣西每8個人、湖南每13個人,就有一個來到了廣東。

湖南高速,為何堵滿了粵A、粵B、粵E、粵S等返程車輛,不難理解吧。

02

廣東,並非一開始就是人口第一大省。

以常住人口衡量,目前中國TOP5人口大省分別是廣東、山東、河南、江蘇、四川,廣東以1.27億的人口總量穩居首位。

但從歷史上看,廣東首度成為人口第一省是在2007年,而在此之前,人口大省一直都是河南、山東、四川的三省爭霸。

改革開放之初,廣東只有5000萬人口,不及山東、河南、四川等傳統人口大省,也少於江蘇、湖南等地。

最初的人口第一大省是四川。 早在1990年,四川全省總人口就已率先破億,當時河南、山東只有8000多萬人,而廣東只有6000多萬人。

轉折發生在川渝分家。1997年,重慶從四川省剝離,拉上萬縣、涪陵、黔江等地,“重組”為直轄市,切走了3000多萬人,四川人口自此被山東、河南趕超,河南得以晉級人口第一大省。

不過,河南的人口第一大省之位,只坐了10年時間,在2007年被廣東趕上,自此廣東坐上人口第一省之位。

一開始,憑藉生育形勢,河南、山東與廣東人口仍有一爭之力;

但隨著全國人口大盤見頂、出生率趨勢性下行,加上人口流入流出帶來的巨大影響,廣東的 領先優勢不斷增大。

從1978年到2023年,短短40多年時間,廣東常住人口從5000萬人飆升到1.27億人,實時人口更是多達1.5億,上演了人口大逆襲的奇蹟。

即使人口大盤已經見頂,多數省份常住人口出現負增長,廣東依舊保持著強勁的增長態勢。

資料顯示,2010年至今,廣東新增常住人口超過2200萬人,而同期全國合計新增人口為6800萬人,廣東佔了近1/3。

唯一的例外是在2022年。由於疫情等超預期因素帶來的衝擊,全國範圍內的人口大流動受限,廣東常住人口罕見出現負增長。

而在2023年,隨著後疫情時代到來,廣東已迎來強勁的人口迴流,人口流入指數連續數月全國之首,而今年春運走勢更是提供了新的佐證。

以此來看,1.27億常住人口、1.5億實時人口仍非廣東的終極上限。

03

廣東人口為何增長這麼猛?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新增7000多萬人,相當於騰挪了整個河北或大半個東北的人口,而這背後最大的支撐就在於經濟與產業。

人隨產業走, 這是孔雀東南飛的邏輯所在,也是廣東人口總量一路飆升的背景。

作為第一經濟大省和工業大省,憑藉強大的產業基礎,過去幾十年來,廣東吸引了大量來自中西部地區的年輕人口,更吸引了無數高學歷人才湧入。

改革開放之初,廣東藉助先行一步的政策優勢、“敢為天下先”的銳氣和勇氣,探索出“無數個第一”,從農業省份迅速蛻變為“世界工廠”,成為全國就業的最大蓄水池。

“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 的說法,正是在當時不脛而走的。“搞錢搞經濟”,成為許多人對廣東的第一印象。

近年來,面對地緣變局、國際博弈以及其他超預期因素帶來的衝擊,廣東又率先挺進“無人區” ,以高質量發展“再造一個新廣東”。

如今,廣東正在從“世界工廠”躍升為全球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不僅培育了新一代資訊科技、汽車製造、智慧家電、軟體和資訊服務等8個超萬億元級產業叢集,而且培育出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網路通訊、人工智慧、低空經濟等代表的新興產業。

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逐步形成,無疑將為廣東未來的“搶人大戰”,奠定更強基礎。

04

廣東不只是中國人口第一大省,還是生育第一大省。

人口大增背後,除了外來人口帶來的直接增量之外,來自強勁生育的貢獻不容低估。

根據最新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鑑2023》,廣東2022年出生人口達105.2萬,超過江浙滬“包郵區”總和,連續5年蟬聯全國第一生育大省,且連續40年出生人口破百萬。

當江浙滬生育率一路走低乃至墊底,廣東為何仍舊“最敢生”?

一般而言,經濟越發達,生活越富裕,城鎮化程度越高,社會越開放,觀念越進步,生育意願就越低,發達國家如此,西部與沿海地區出生率的懸殊也是如此。

然而,廣東,卻成了唯一的例外。

在廣東,無論是廣府地區,還是潮汕地區,出生率普遍都高於全國水平,深圳出生率位居各大城市之首,而汕頭的出生率也穩居普通地級市前列。

汕頭等地位居前列,得益於濃厚的生育文化。

潮汕地區,宗社制度儲存相對完整。這種傳統,在特殊歷史時期,形成了一定的自我保護機制,為生育政策提供了一定彈性空間,在當下又讓“多子多福”的傳統得以保留。

而深圳等地的遙遙領先,則不無“孔雀東南飛”帶來的人口流入效應。

廣東外來人口,以年輕人為主,在不斷抬升人口總量的同時,還讓廣東保持著相對獨特的人口結構。

根據最新發布的《廣東統計年鑑2023》,廣東60歲以上人口僅為13.45%,而全國已經接近20%,江浙滬地區普遍超過20%乃至更高。

得益於優秀的人口結構,廣東不僅成了出生人口貢獻最大的省份,也成為全國養老金調劑、財政轉移支付淨貢獻最大的地方。

相比經濟體量,財政貢獻和養老金貢獻上的第一,是廣東更為可貴之處。(凱風)

熱門資訊
  • 如何讓手指變長?小竅門大公開!
  • 磁力猫网页版在线官网
  • 陌陌怎麼按條件查詢
  • ppsspp怎麼開金手指
  • 震奮人心的訊息!中國人民銀行公告,5 月 1 日起,不管是誰
  • 龍珠官方全人物各個篇章的戰鬥力表,悟空竟然增長了上億倍
  • 何超瓊現身貴州惹爭議,在山間土地穿清涼緊身吊帶,被指不得體
  • 世界巨鷹,以吃獅子為生,翅膀超7米,身高超2米,至今沒找到天敵
  • 湯尤杯:3場3-2,世界第一輸球,2個小組最終排名出爐
  • 《復仇者聯盟5》,時間越來越緊迫,漫威還來得及鋪墊嗎?
  • 深扒之下才發現,“娶嬸為妻”的相聲名家戴志誠,竟是如此的惡劣
  • 耶倫門生成功“逼宮”王健林,下一個國貨巨頭遭瞄準
  • 雪梨斷崖式衰老臉腫成饅頭,關之琳畫紅唇身材緊緻:竟然是同齡人
  • “借你堂弟10萬,不然別認我”男人被妻兒趕出家門:誰給你養老?
  • 如何駁斥“沒錢就別生孩子”?網友:窮得只剩下生育能力了
  • 20張照片:“黑暗女王”一位蘇丹模特,黑的反光,你能看清她嗎?
  • 窮養情婦12年,最大成就是坐在瑪莎拉蒂裡痛罵小三?
  • 3-2!湯姆斯杯最新戰報:國羽男雙連續輸給韓國,丹麥勝馬來西亞
  • 女子遛狗不牽繩,狗撲向路人被罵,女子怒斥路人:憑什麼罵她的狗
  • 年輕女子,正在調整她剛從自動售貨機購買的絲襪,屁股都露出來了
  • 2024年NBA十大長髮球員
  • 莎頭小劇場:頭哥,當時是你先取關我的吧
  • 你見過最不解風情的男生有多誇張?網友:都暗示到臉上了,還嗯
  • 眉山沒想到,資陽也沒想到,如今的樂山,已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
  • 北京美女出差山東萊蕪市,回去後她是這樣評論山東萊蕪市的!
  • 蘭州沒想到,銀川也沒想到,如今的張掖,已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
  • 一二三旅葉王陶,百戰沙場顯英豪。知道誰是葉王陶嗎
  • LC時代的雙子座之亂在教皇的策略和處女座的助力之下得以平息
  • NPC也吃“CPU”這套?《逆水寒》NPC被玩家“玩壞了
  • 《地獄潛兵2》補丁01.000.300引發了關於削弱和強化的激烈爭論

©2024 聚昌福美源 版權所有

隱私政策 | 服務條款 | 聯繫我們